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吸管还能用来喝酒,你知道吗?

时间:2019-09-11 15:05   作者:admin 点击:

有意思的是,如今吸管基本是用来喝饮料之用,但无论是它的原型,还是现代意义上之吸管的发明,都与酒有关。
杜甫曾经写下“黄羊饫不膻,芦酒多还醉”的诗句,何谓“芦酒”?那些因为用吸管喝红酒而被批为恶俗的中国富二代女孩若是知道了,说不定会把杜甫请出来当大旗,因为芦酒就是用芦杆插在酒桶里吸来喝的酒。
明代杨慎在《艺林伐山·芦酒》一文中对芦酒做过解释:“芦酒,以芦为筒,吸而饮之。今之咂酒也。”这种酒以青稞、大麦、高粱为原料,煮熟后拌上酒曲放入坛内,以草覆盖酿成。饮用时,先向坛中注入开水或清水,再用芦杆吸饮。如果有贵客来,芦酒可谓高规格接待必备,大家轮流吸饮,吸完再添水,直到味淡后,再食酒渣。直到今天,苗族、羌族等地还保留这一待客传统。
但如果以为中国古代的习惯就是如此取材于自然,那可真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。

近年来各种古代陶瓷展中,时而有吸管杯的出现。
比如唐代的三彩吸管杯,就是陶瓷技术大幅提高期间的新设计,算是茶具中的奇形产品。新加坡曾有过“唐代沉船”珍宝展,展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沉船中打捞出的文物。这艘名为黑石号的唐代沉船,于1998年由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。这是一艘阿拉伯商船,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、北非的中国货物,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。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(826年)铭文,结合其他器物考证,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。在展品中,就有四只吸管杯。到了明清两代,陶瓷技术更加进步,吸管杯也出现了不少精品。比如光绪年间的“太湖秋操纪念杯”,造型为一朵莲花,莲花以粉彩装饰,杯体一侧有茎,连通至杯底,这根中空的茎便是吸管,堪称巧思。
不过,陶瓷制的吸管杯限于厚度,加上造价高昂,或许并不实用。
古代欧洲所用的吸管,估计都以天然材料为主。
约翰·曼德维尔于1371年所著的《约翰·曼德维尔爵士游记》就提到了吸管,这本中世纪畅销书讲述了大量旅行见闻和宗教知识,其中追溯了一则关于骑士在欧亚非大陆旅行的民间传说,大部分当然是虚构。其中提到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亚,说有座小岛上的人们都是侏儒,他们没有嘴巴,脸上只有一个小圆洞。他们用吸管进食或喝水。由于没有舌头,他们也不能说话,只能靠手语,并发出嘶嘶声作为辅助。
直到今天,西方仍有一些饮品,依稀可见旧时天然材料所制吸管的传统。比如著名的血腥玛丽,这款鸡尾酒以番茄汁混合伏特加,加上一根芹菜梗,这根芹菜梗便是吸管。
南美大陆的马黛茶也值得一提。
马黛茶其实不是茶,而是一种树叶饮品,早在印加帝国时代就已风靡南美。这款饮品如今在欧美极为走红,在阿根廷本土更是被奉为国宝。一千多年来,它不但是饮品,更是充饥的食粮,当人们遭遇自然灾害时,马黛树叶不但能够充饥,还能提神解乏。阿根廷遭遇西班牙殖民期间,原本游牧的高乔人沦为替殖民者在山路中运送矿石的赶马人。他们在艰难跋涉中,仅能依靠马黛茶传递思乡情绪。
马黛茶的喝法与众不同,与东方人在茶壶里泡茶然后倒在茶杯里饮用不同,马黛茶使用专门的马黛茶壶。用竹筒或葫芦掏空制成的马黛茶壶约拳头大小,配铜质吸管。吸管插入茶壶中的一端稍大,呈扁椭圆形,有网状过滤嘴。
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,在阿根廷足球联赛的观众席上,总有人抱着马黛茶边看边喝,街头上也总有人聚在一起,拿着一个茶壶用吸管轮流吸饮。相比陶瓷吸管,南美传统的铜吸管似乎更为实用一些。

推荐内容

枣庄喜得利塑胶科技有限公司
电话:0632-3398989
手机: 13206328989
地址:山东省枣庄市峄城经济开发区福兴中路
备案号:鲁ICP备2023023637号-1
技术支持:山东西橙科技